关于文言翻译的一些看法
-
感慨万分,MCBBS打赢复活赛了TAT... 终于不至于想反馈问题也不知从何去向了。
以前找资料闲着无聊翻开文言的文本看了看,好家伙,
这不比梗体中文还抽象,必须狠狠吐槽!!于是摘抄下来写了这篇...
.
冠词
"createWorld.customize.buffet.biome": "Please select a biome",
"createWorld.customize.buffet.biome": "請擇一生態域",翻译时保留在现代汉语的这些冗余成分,因为早已看习惯了或许不算什么,但是放入文言,则实在突兀。
"commands.bossbar.set.color.unchanged": "Nothing changed. That's already the color of this bossbar",
"commands.bossbar.set.color.unchanged": "無變。是帥條既爲是色矣",“the”译作“是”没有问题,但是这样就跟从“this”翻译过来的“是”混同了。
建议把从“the”翻译过来的“是”改译作更常见的“夫”;或者把从“this”翻译过来的“是”改为“此”。.
抽象名词
"build.tooHigh": "Height limit for building is %s",
"build.tooHigh": "高之極,以%s爲限",
-> 營造之高窮於%s“高度”这样的抽象名词没有对应译名,可以用“n.之adj.”结构翻译。
“以n.为n.”格式则可以按意动活用作动词。【說文】竆,極也。明明这几个就用了这样的译法:
"argument.entity.options.limit.toosmall": "限之少,以一爲極",
"commands.random.error.range_too_large": "無定值之大,以2147483646爲限",
"commands.random.error.range_too_small": "無定值之小,以二爲極",语焉不详
"commands.worldborder.set.failed.big": "疆有界焉,方%s爲限。",
-> 世疆不可大於%s方
"commands.worldborder.set.failed.far": "疆有界焉,%s方爲限。",
-> 世疆不可遠於%s方.
被动与过去时混淆
"block.minecraft.bed.obstructed": "This bed is obstructed",
"block.minecraft.bed.obstructed": "这张床已被阻挡",
"block.minecraft.bed.obstructed": "是床既阻",
-> 此床蒙蔽.
体
"commands.gamemode.success.self": "嬉遊之法既設如%s",
->嬉遊之法設如%s古汉语的动词原形,作为完成体,表达完成含义时不需要加“既”“已”。
"connect.joining": "方入生界...",
-> 将入生界古汉语没有进行体,强用“方”来对应“-ing”实在不合适,而且“方”字本身也没有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的用法。“方”作副词本意“方今”,延申为将要。
建议改成“今”或“將(未完成)”“未(未完成否定式)”“尚、猶、仍(体态未变化)”。"commands.tick.status.lagging": "戲正行,然未能齊的之刻速",
“正”表进行,虽然出现时间晚了一些,不如先秦用语那般典雅,但也不算错。至少比“方”要好。
唐宋之际,动词的完成体分化出进行体,动词原形也随之由完成体演变为进行体。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“過”“著zhù”“了liǎo”。
.
其他词义运用不太好的部分
.
· 实词
“舛”不可以用于修饰名词。本意为名词“错误”,延申为“错误的(名词性)”,但不能是“错误的(形容词性)”。
“餘者”。“餘”本来就可以作“剩余的(名词性)”,如果真要两个字的格式,建议考虑“所餘”。
“的”本意“中心”,不可以作为“目的”的转写,“要达到的”一义来自于“目”。
“未成”、“未果”的词义偏向于“没有结果”,不能当作“失败”使用。“未”带有动作未完成的含义,而失败是已经发生的事情。且没有区分原文中的Couldn't和failure。
“啟”在“启用”中指开始,也有开启的含义。而enable是可用的意思,既不开始也不开启。作为翻译习惯用在选项中表示是否打开,不算太过。但是不能就此延伸出“使用”的意思,如:
"commands.datapack.list.enabled.none": "無既啟錄囊",
此外,按《新华字典》《康熙字典》应该用“启”字。“启(开启)”与“啓(启蒙)”是合并简化字。而“啟”是“啓”的异体字。
“伺服器”,“伺”口语用作“伺候”读cì;本意“窥伺”时读sì。“伺”用作“对待”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用法。
.· 介词
“於”引导的状语不适宜放在谓语动词前,应当按补语后置(后置状语)。无谓语动词时可以考虑用“在”。
.· 副词
"book.finalizeWarning": "愼之!君旦署此書,其中之辭將不得爲纂也。",
-> 愼哉!一旦書就,不復能改。“一旦”不可省略。“旦”作副词表时间。
“但”表示只有时,带有假设语气。建议用更正统的“僅”“惟/唯(有时也表条件假设)”一类。
“今而”而今。
“確”与现代汉语中的“确定”不同,一般不带有疑问语气。在“确定”中带有疑问语气的是“定”,所以用“確”作为“确定”的转写,导致这部分文本缺失了疑问语气。建议在句末加“乎”“歟”;或改“確”为“仍”。
“不”与“弗”按照现在普通话的审音,已经不存在词义的差别了。“不、逋沒切,補入聲。又分物切。與弗同。”“弗”用于及物动词否定时没有宾语的情况... 但是并没有人将“不”读成fǒu。
.· 连词
“or”表示满足任意一种情况时,不单可以译作“抑”,还可以作“與”。和今天的“与门”不同,真正表示条件并列的则是“而”“且”。
.
感觉文言的行文很多都是将常用核心词换成一批生僻词语,高级词汇也用得很少。而且文风也没有感染力,因为参考文选都是先秦古文,所以不能像明清小说那样大写诗词awa??
最后,孩子不懂事写着玩的,要是有哪里说错了还请轻点骂qwq。
-
答复空岛明日川足下:
辱赐书。现在解释一些内容如下:1、冠词:我觉得虚词没必要这样一板一眼的抠,而且有什么理据非要遵从英语严格区分the/this呢?
答:不是一板一眼的抠,而是从外文翻译过来的冗余成分并不存在于原有的表达,显得突兀。当然,由于量词的发展,名词前一口一个"一",在后世文言中也很常见。
并没有什么理据要严格区分the和this。从the翻译过来的“是”,大多数都是可以删去的。只是放着“夫”不用,感觉挺可惜的。2、抽象名词:我没看懂他想立什么,“高之极”和“限之少”在我看来语法上是同构的
答:高度的极限和限制的多少,中心语的构成是不同的。前者中心语直接就是名词,后者是从形容词性转名词性。所以遇到没有抽象名词的情况可以这样翻译。当然从词义来讲,差别是不大的。
至于活用,另有一句:"commands.op.success": "既封%s爲伺服器之吏",
-> 吏%s这样deop就没法对称了,就没写。
3、语焉不详:这一点我同意可以改
4、被动与过去混淆:这个纯属楼主自己没看懂,“既”对标的就是简中的“已”,“阻”在此用作被动(=见阻)
答:"is done"是一般现在时的被动态,并不是"did(一般过去主动)"、"was/were done(一般过去被动)"或者"have been done(现在完成被动)"。所以这个既字,我已经注意到是从“已被...了”翻译过来的,这种情况下它是和“正在被...着”同意的。不过这是动作完成或进行,不是时态和被动态的问题。这个例句,我确实思考过是不是直接用作主语被动,但是考虑到这是翻译问题,我错总好过你们错。
.5、体:同样既对标简中的已,而且上面楼主自己都说了被动与过去相混淆,现在又说压根就不需要过去时了,是不是有点前后矛盾?方,“方其破荆州下江陵”不就是表示进行而非“方今/如今”吗?“正”其实是遗留问题,要取消时态就一并翘掉,要统一的话我还是支持统合到“方”
答:过去时和完成体是两回事,过去时是“尝”“曾”一类。动词原型,准确地说是完成和进行兼有,所以只表达做了某件事,可以直接用原型,动作是否完成是很模糊的;要强调现在已经完成才加“既”“已”。方字,我在之后重新找资料发现,这个东西不清不楚,不能简单地说是否进行。
我找到的解释大致有5类:
(1)正当…时;方今,方何为期。
(2)才、开始;转折义。
(3)方是、正是;表示状态正在持续(多是形容词)。
(4)方才、刚刚;表前一段时间。
(5)将有所为;阙。比较接近的有(1)(3)。
前者不能单用,必须加些什么作状语。甚至对岸的《国语词典》还把这类“方”当作介词用法,但他不能后置。。。 “方其…”一句应该是这个用法,因为后面有“而今”。
至于后者虽然和现在文言译文的用法相似,但那就是翻进行体和持续体的胡账了。按照我看到的情况,动作的进行和状态的持续,我建议是要区分的。方能表示状态的持续,但是不能表示动作的进行。如果考虑拿掉进行体,那就是换成“将、未”等;如果不考虑拿掉进行体,建议换成更合适的“正”。
.6、其他词义:“舛”这里作者没给出用作adj的例子,我印象里游戏内字符串都是XX有舛,很显然这里“舛”就是名词,如果真有楼主说的这种情况,我觉得adj词性的“错误”可以改成“谬”
答:是这四句。
"argument.enum.invalid": "舛值「%s」",
"arguments.item.malformed": "舛物:「%s」",
"gui.abuseReport.send.json_error": "遇舛格之載於送檢舉時。",
"multiplayer.disconnect.invalid_packet": "伺服器傳一舛囊也。",的:《论衡》里有”论之应理,犹矢之中的“,我想”的“用作抽象名词应该是不刊之论了吧,而且”目“已经用作“项目”了(虽然那是在大典),不过可能确实有点歧义,真要改的话我觉得可以改成“鹄”(本义箭靶)
答:“的”能否直接当作“目标”使用这点,从“标靶”引申为抽象的“目的”,再通用成“目标”,我认为是被“目”给予的。引据是成立的,可是这解释不了从“目的”演变为“目标”,然后又将“目标”省作“的”。前文写了“目的”,见字以为同意,应该是“目标”。未:同样前面楼主已经说了不要时态这里又开始纠结时态了,我希望楼主能给出一个整体的关于时态问题的态度,要显就一并显要隐就一并隐
答:需要区分未完成和完成。启:说实话我觉得问题不大,可能是我们想的引申路径不一样,我认为既然作者看起来是默认datapack=录囊没问题了,那么“打开‘囊’”→利用囊里面的物资我想是一个很精妙的引申吧,如果作者真觉得不行的话那就“举”,“管夷吾举于士......”→举=起用。至于“啟”“啓”之辨是字形标准问题,似乎不在本文“翻译”的讨论范围内,我之前在群里也说过了字形问题是老大难,需要一场更广泛的讨论和斟酌再作定夺,在此之前我们力不能及只能先暂时放着这个混乱局面(不然贸然开改只会乱上加乱)
答:除了数据包之外,启当作启用的例子也是有的。"commands.bossbar.list.bars.none": "無自定帥條之既啟者",
"commands.scoreboard.objectives.modify.displayAutoUpdate.enable": "既啟的%s之現自新",
"commands.scoreboard.players.enable.failed": "無變。是發既啟",不过… 举是可以用于物的吗?我还需要再看多一些材料。
伺服器:属于是照搬现代术语之一,我之前在群里看到过有人提议server→枢机,我深以为然,大典行文里也多处用到了这个词,其实这条我是支持早改早痛快的(即便不是“枢机”也可以寻找其他更合适的古已有之的实词用以引申)
介词:我确实也会觉得状语后置更“雅”,这个要改的话就要一并全改以俟句式统一
副词:我查了一下“旦”确实没有单用作副词的例子,这个字符串我记得是我提交的,确实是我当时考虑疏忽了,可以改。其他几个楼主没给出原文例子,我也没看懂他想表达什么,按下不表。(不和弗的话,虽然从上古构词来看后者确实可能是“不+之”,但是这两者在后世的古文里早已相混,想用哪个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写者的自由,这个我觉得就没必要强求统合了)
答:(1)这是全部用但的情况,我没有细点。“但”表示只有、只能时,是假设的语气,用在肯定的语气里不太合适。
"argument.block.property.duplicate": "「%s」之性但可一用於%s塊耳",
"argument.block.tag.disallowed": "此地不可用籤,但諸實塊耳",
"argument.entity.toomany": "但容獨實體,然此選擇器容他實體焉",
"argument.item.tag.disallowed": "此地不可用籤,但諸實物耳",
"argument.player.toomany": "但容獨戲者,然此選擇器容他戲者焉",
"arguments.item.component.repeated": "物元「%s」複,然但可定一值焉",
"arguments.item.overstacked": "%s但可疊至%s耳",
"commands.data.get.invalid": "%s不可得,但容數籤耳",
"commands.scoreboard.players.enable.invalid": "但可發觸發器屬之的耳",
"commands.trigger.failed.invalid": "但可發「觸發器」屬之的耳",
"disconnect.loginFailedInfo.insufficientPrivileges": "眾戲莫允。但請察汝微軟帳戶之設。",
"multiplayer.socialInteractions.not_available": "交際但使於眾戲之生界",
"options.inactivityFpsLimit.minimized.tooltip": "但使戲窗匿焉,則限其幀率。",
"options.onlyShowSecureChat": "但示無虞之議",
"options.onlyShowSecureChat.tooltip": "他人之書,但示其確係自送且未改者。",
"slot.only_single_allowed": "但容獨槽,今得「%s」",(2)今而,反正这两句也用不到。
"mco.notification.transferSubscription.buttonText": "今而遷之",
"mco.notification.transferSubscription.message": "爪哇版領域所僦,行將遷於微軟市。勿使之終!\n今而遷之,則得卅日無直。\n請遷僦於minecraft.net之檔章。",(3)文中的確,除了以下两句和八句“確行之”都是有“乎”的,确实是我没有仔细查证。
"selectWorld.warning.deprecated.question": "其然功能汰矣,或失用於未來。確行?",
"selectWorld.warning.experimental.question": "此設僅供一覽,來日或罷。確行之?",(4)不和弗的话就随便吧,普通话审音都这样了。
连词:我觉得or翻成“抑”没有任何大问题,区分and和or是古人的思维水平没能力做到而我们做得到的应有之义
答:二者之一(二者不能一起),二者任一(二者可以一起)和二者皆有,语义上是有微妙差别的。
.
就这么多,感谢回复。 -
翻译版啥时候打赢复活赛😭
-
以下是豆包的翻译,我要求他用唐宋时期的文法来翻译,当然豆包自己可以选择不这么干:
Please select a biome - 请择一生物群系。
Nothing changed. That's already the color of this bossbar - 无所更易。此色已为该首领血条之色矣。
Height limit for building is %s" - 造作之基限高度,为 % s 。
Limit must be at least 1 - 其限之数,至少当为一。
The range of the random value must be at most 2147483646 - 随机之值,其范围至多不得逾二百一十四亿七千四百八十三万六千四百六十六。
World border cannot be bigger than %s blocks wide - 世之疆界,其广不得逾 % s 之格数。
This bed is obstructed - 此榻为物所阻。
Set own game mode to %s - 已置己之游艺之式为 % s 。
Joining world... - 方入斯世……对于方能不能表ing,豆包举出的例子:
“方其破荆州,下江陵,顺流而东也,舳舻千里,旌旗蔽空。”:出自《赤壁赋》,意思是 “当他攻破荆州,攻下江陵,顺着水流向东进军的时候,战船连接千里,旌旗遮蔽天空”。“方其…… 也” 这种句式中,“方” 表示 “当…… 时候”,强调在那个时候动作 “破荆州,下江陵,顺流而东” 正在发生、进行。
“国家方危,诸侯方贰。”:可译为 “国家正在危机之中,诸侯正在怀有二心”。两个 “方” 字分别描述了 “国家处于危机” 和 “诸侯怀有二心” 的状态正在持续,突出了当时局势的动态性。
“士与女,方秉兰兮。”:出自《诗经・溱洧》,意思是 “男男女女,正在手持兰草”。“方秉兰兮” 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正在拿着兰草的场景,“方” 表示动作 “秉兰” 正在进行。The game is running, but can't keep up with the target tick rate - 此游艺方行,然弗能及于所期之刻率也。
Note! When you sign the book, it will no longer be editable. - 谨记!汝若签此书卷,则其不可再行删改矣。
其实我一直觉得MC文言的问题在于有些古汉语词或者语法现在也还有残存,但是译者觉得我这么说是不是显得很现代汉语,然后就选择硬凹一个仿古翻译出来。最终味道就很怪……
-
@SPGoding
我看到我要扯进行体和持续体的时候,我就知道我凉了一半了😭
粗体的那句草稿是:至于后者虽然和现在文言译文的用法相似,但那就是翻进行体和持续体的胡账了。按照我看到的情况,动作的进行和状态的持续,有时是区分的。也就是说按这个义项,讨论是否要区分是你们的事情了。我主张是要区分的。
。
是的,就很刻意,上面的例子都是我凭语感抓的,还有一些文段因为我写不出更好的翻译就没写qwq。 -
@惯宣-CGX_
说到这个话题的话,其实豆包对于进行时执意举了一些不用方字的语料,让我觉得可能从根源上可能也不是这么用的《左传・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……秋,襄仲、臧文仲如齐,吊,且赂之,欲其伐邾也。楚令尹子上侵陈、蔡。陈、蔡成,遂伐郑。将纳公子瑕,门于桔柣之门。瑕覆于周氏之汪,外仆髡屯禽之以献。……” 其中 “将纳公子瑕,门于桔柣之门” 的 “将” 表示 “将要”,“门于桔柣之门” 意思是 “正在桔柣之门攻打城门”,这里的 “门” 是动词,“于桔柣之门” 表示地点,“方” 虽未直接出现,但 “门于桔柣之门” 这种表述体现了正在进行的动作,与 “方” 表示进行时的用法类似。
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“……汉王则引兵渡河,复取成皋,军广武,就敖仓食。项王已定东海来,西,与汉俱临广武而军,相守数月。” 其中 “项王东击破之,走彭越。汉王则引兵渡河,复取成皋,军广武,就敖仓食。项王已定东海来,西,与汉俱临广武而军,相守数月” 中的 “俱临广武而军” 意思是 “都正在广武驻军”,“而” 字在这里起到了连接动词 “临” 和 “军” 的作用,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,与 “方” 表示进行时的用法有相似之处。
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……方是时,余之力尚足以入,火尚足以明也。……” 其中 “方是时,余之力尚足以入,火尚足以明也” 的 “方是时” 明确表示 “正当这个时候”,“方” 表示 “正在”,体现进行时,表明在当时那个时刻,作者的力量和火的情况。
这里的矛盾我认为是:
- 古汉语很可能不具备翻译"Joining world..."这种句子的文法,要么重写这句话,要么就翻不出来。
- 如果要适配这种全新的文法,那么我们就不免踏入“我写的这个东西看起来太现代了”,事实上就是因为这种文法出现得很晚,所以就算是古人来写说不定也写得很现代。